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
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,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引发中暑、热射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。科学调整生活方式,能有效预防高温带来的健康风险。日前,兰州市一院给出针对三伏天的健康生活建议,助力公众安然度夏。
防暑降温关键措施
避免高温时段外出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,尽量减少户外活动。如需外出,应做好防晒措施,如戴宽檐帽、穿防晒衣、涂抹防晒霜(SPF30以上)。
科学使用空调和风扇,温度建议设置在26℃—28℃,避免长时间直吹。空调房内可放置一盆水或使用加湿器,防止空气过于干燥。风扇不要对着头部直吹,避免引发面瘫或感冒。
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每天饮水不少于1.5—2升,可适当喝淡盐水、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。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,以免刺激肠胃。
合理饮食预防夏季常见病
清淡饮食,多吃消暑食物。多吃新鲜蔬果,如西瓜、黄瓜、苦瓜、冬瓜等,适量补充优质蛋白,如鱼、虾、豆制品。少吃油腻、辛辣食物,避免加重肠胃负担。
注意食品卫生,预防肠胃病。食物要煮熟煮透,避免生食海鲜、凉拌菜等易滋生细菌的食物。剩菜剩饭需冷藏,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。
适量吃“苦”有助于消暑。苦瓜、莲子、苦菊等苦味食物有助于清热解暑,但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。
重点人群需特别注意
老年人在傍晚或清晨较凉爽时活动。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,要按时服药,监测血压、血糖。
婴幼儿及儿童避免长时间在户外玩耍,外出时做好防晒,防止晒伤。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烦躁、皮肤发烫等中暑迹象。
户外工作者工作时应做好防暑降温准备,如饮用清凉饮料、必备遮阳休息区。如出现头晕、恶心、乏力等症状,应立即停止工作,到阴凉处休息。
警惕高温相关疾病
中暑的识别与急救先兆中暑(头晕、口渴、多汗):立即到阴凉处休息,喝淡盐水。轻度中暑(恶心、面色潮红):用湿毛巾冷敷额头、腋下,补充电解质水。重度中暑(热射病)(高热、昏迷、抽搐):立即拨打120,同时用冰袋降温。
心脑血管疾病高发。高温天气易诱发心梗、脑卒中等疾病,如出现胸闷、胸痛、肢体麻木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
调节作息保持良好心态
保证充足睡眠。夏季昼长夜短,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,中午可适当午休20—30分钟。
避免“情绪中暑”。高温易导致烦躁、焦虑,可通过听音乐、冥想、阅读等方式调节情绪。
三伏天虽热,但只要做好防暑降温、合理饮食、科学作息,就能有效减少健康风险。如出现严重不适,应及时就医。
股票配资利息,股票平台哪个好用,网上配资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